据外电报道,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今天警告称,该机构可能在未来两年内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并称日本评级被下调的可能性增大。
惠誉亚太区主权评级团队主管Andrew Colquhoun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本币债务评级可能将在未来12-24个月内被调降。
他指出:“我们预计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将出现实质性恶化,如果中国银行系统的问题在未来12-24个月内果真如此,甚或进一步恶化,那么我们将会采取相应的降级行动。”
今年4月,惠誉宣布将中国的长期本币债务由稳定下调至负面,主要出于担心银行信贷在过去两年内迅猛增长可能引发宏观金融稳定风险。该机构同时确认中国长期本币债务评级为AA-。
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高达10.7万亿人民币,远超过2006-2010的五年计划期间发行的城市建设投资债券规模3470亿元。
Colquhoun表示:“中国目前的评级仍相对较高,那是因为有一系列令人欣慰的因素。其一是强劲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其二是我们预计中国银行业的问题将限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面,对于中国当局而言,资产质量问题比融资问题更容易处理。”
他还指出,考虑到日本规模相当于GDP两倍的公共债务,惠誉下调日本评级的可能性有所增大。
此前,标普与穆迪均出于对日本庞大公共债务的担忧下调了日本的主权评级。
本网视点: 无论是对于欧债的评级、中国地方债的报告、中国在港上市公司红旗等等,以及金融危机时的评级推荐将次债推入泡沫从而引发金融危机,三大评级机构的报告的严谨和准确性均遭到资本市场和报告对象的指责,对于这些威力无边的评级机构,市场已经无法容忍其“无法无边”。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日本、中国、法国等主权信用评级接二连三都被下调过的话,那么,就不是哪个国家的信用最好,而是在所有“坏苹果”中挑选出较好点的,而美国理所当然还是相对较好的“苹果”,自然,美元仍是全球所有货币中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