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上海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上海分站 >> 上海资讯 >> 世博会就像一间"国际教室"

世博会就像一间"国际教室"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 2010年05月28日 08:41:00 打印

    我是纽约出生和长大的华人,现在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上周,我第一次走进上海世博会。

  听说上海世博会预计的游客中有95%都是从国内来的。因此,世博会既是上海的“世界首演”,也是中国人看世界的难得机会。我发现,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表演和展览,游客正在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从国内到国外。

  我去的那天,宝钢大舞台正在举办山西活动周的活动。节目单上写着“山西面食,有创意又有美感”,在我看来,这句话是真实的。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领略到山西的拉面艺术。只见一位穿着传统服装的男士,一边推着单轮车,一边从头上的面团中削下面条;而他的伙伴则一边踩着高跷,转着呼啦圈,一边切着手里的面团。解说员用了一句特别合适的谚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最后,演员们还表演了“拉面绝活”,大概拉出了几万面条(我都数不清),那些面条就像一片半透明的丝绸窗帘般美丽!解说员说,长面代表长寿。看来,观众得到的不仅仅是面条那么简单。

  我再来说个故事,一个免费的包吸引游客去参加巴林王国的展览。巴林王国发的布包上有阿拉伯头巾的格子,还有一道金色的装饰,非常独特。我此前从来没有听过巴林王国,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认识法国的卡地亚珠宝制造商。住在纽约,我经常看到卡地亚的广告,在曼哈顿的第五大道逛街时,也经常看到卡地亚的宝贵手表。原来巴林王国———“阿拉伯的珍珠”和卡地亚有着特殊的联系。巴林的珍珠产业非常繁荣,卡地亚从20世纪初至现在,始终选用巴林王国的珍珠。我没有想到,一个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上也有如此独特的地位。

  晚上,我观看了世博文化中心的表演。据说,每天中国东方歌舞团都有两场表演,下午的是中国各民族歌舞,晚上是世界各国歌舞。我看到的是韩国舞、西班牙舞、印度舞等等。

  无论是拉面、珍珠,或是舞蹈,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世博园很小一部分,但我发现世博会真是一个让人们感受和经历世界文化的好地方。而且,令我没有预料到的是,在世博会之外,也有那么密集的国际文化交流。

  经过朋友的推荐,我去了上海博物馆。我惊奇地发现,这里居然有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的展览。那一瞬间,我甚至以为我走入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当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油画与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共处于“同一屋檐下”时,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很多游客看起来对那些油画很着迷,小心地研究。据说,这个展览也是上海世博会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我觉得它和世博会有相似之处———增进文化了解,且相当成功!

  文化交流还出现在上海街头。在南京东路世纪广场,我看到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叠人塔”表演。一些演奏者弹奏着传统的乐器,其他表演者则慢慢地叠一个有七八层高的人塔。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传统的活动,表达了勇敢和团结的理念。对我来说,它也表达加泰罗尼亚人的开放和大方。

  我想,所谓实景的世界文化课,即在各式各样的地方都有国际文化的表现。不但在世博会里面,也在世博会之外的博物馆里、广场上。因此,上海世博会真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活动。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个全球性的盛会,普通的老百姓,甚至我,怎么能享受这么广阔的文化经历呢?

  有人说,“互相了解是从实际社交开始的。”世博会,乃至整个上海就像一间“国际教室”。我觉得未来几个月里,这里将萌生很多交流的起点。如果,一些外国国家成功地吸引中国游客去访问,那么互相了解就会更深入。因此,我相信上海世博会能为世界和谐出一份力。

上一篇:"冰壶"之馆生态之城芬兰国家馆日举行

下一篇:芬兰国家馆日:桑拿浴净化内心 重金属宣泄激情

热点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