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上海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上海分站 >> 上海资讯 >> 农民带自制机器人到园区"打擂" 用废铁丝等造出47机器人

农民带自制机器人到园区"打擂" 用废铁丝等造出47机器人

来源:新闻晨报 编辑: 2010年05月24日 08:26:00 打印

  48岁的北京农民吴玉禄,日前带着他的18个机器人“儿子们”来上海了。

  对于世博园里云集的各类智能机器人,吴玉禄自信满满。尽管日本馆的机器人会拉琴、法国馆的机器人会踢球、上海企业联合馆的机器人会做菜,但吴玉禄却拍着胸脯说,他的“儿子们”会画画、写字、点烟,还会跳楼,“与世博园里的机器人比起来一点都不逊色。”

  曾亮相“全家都来赛”

  吴玉禄是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马务村的村民。从1986年起,吴玉禄就开始发明和制作机器人。

  虽然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但吴玉禄这个“普通农民”在过去20多年里,用一些废弃的铁丝、电池、金属等物品,在家中创造出了47个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其中有的能拉车,有的能翻跟头。

  对自己发明制作的机器人,吴玉禄以诞生的时间为顺序,分别给它们起名吴老大、吴老二……对这些机器人,吴玉禄也像儿子般疼爱,让它们管自己叫“吴老爹”。

  虽然对一些上海市民来说,吴玉禄可能有些陌生,但事实上,这位“农民发明家”去年曾出现在“欢聚世博-全家都来赛”的现场。那次,吴玉禄带着自己的三个宝贝“儿子”,穿着太空人服装出现在现场。

  虽然吴玉禄的三个宝贝“儿子”外形有些简陋,但能遥控走动且共同起舞的它们,还是让那次现场的气氛高涨不少。

  逛世博时还想着做机器人

  这次,吴老爹是带着18个宝贝“儿子”来到上海的。而出发前,北京当地的媒体说这回吴老爹是到上海“闯”世博了。

  吴玉禄是4月22日到上海的,之后一直待在外滩美术馆的“农民达芬奇”展馆里制作自己的机器人。

  记者见到吴玉禄时,他正拿着电焊把他的抬轿子小人固定到“机器人乐队”的金属底座。

  保安小杨说,吴玉禄当天一早到展馆就开工了,“一直认真地做到现在。”而一旁的吴玉禄的妻子董淑艳则表示,“别的事他都不关心,心里就只有这些机器小人。昨天好不容易去趟世博园了,只逛了中国馆和德国馆就出来了,在世博园里呆不住,总惦记着要回来做他的机器人。”

  从上午7点到下午5点,经过10个小时的剪接焊烙,吴玉禄终于把“机器人乐队”的雏形做了出来。

  接通电源,“机器人乐队”围着一块圆形铁皮转了起来,两个铁皮小人耸动着双肩,塑料红盒子做成的轿子一上一下颠了起来,敲鼓和吹号的小人也整齐地动了起来,而塑料瓶盖做成的鼓面则被有节奏地敲响。

  以后会改进机器人卖相

  老吴的这些宝贝“儿子们”,在部分人看来外形还比较粗糙,更像是一些旧铁皮搭起来的玩具。

  “主要是因为它们是纯手工制作的样机,外表当然比不过那些用模具做出来的高科技机器人,而且很多机器人本身就是为了娱乐制造出来的,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智能玩具。”吴玉禄对此解释说。

  将来会不会把这些机器人包装一下?吴玉禄表示,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想法,“如果将来这些机器人能实现量产,并逐步产业化,会考虑使用模具把这些‘儿子们’打扮得更漂亮些。”

  “吴老四十”

  日本馆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

  PK

  日本馆里能拉小提琴的机器人身高1米多,具有娴熟的揉弦、拉弓技巧,能演奏中国名曲《茉莉花》。

  “吴老四十”能给自己画自画像:根据电脑遥控,“吴老四十”右手拿着画笔,横竖撇捺一笔一笔认真地描绘,还能画出圈圈代表眼睛。几笔之后,戴着帽子的简笔“吴老四十”就诞生了。

  改换个程序,“吴老四十”还能写字。据了解,它写的“新年好”和“春节快乐”等字幅,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地坛庙会上被游客争相购买。

  “吴老五”

  法国馆天才机器人“脑”

  PK

  法国馆里的小天才机器人“脑”会打太极拳,会踢足球,还会用中、英、法三国语言与参观者交流。此外,在固定时间里,“脑”的20个兄弟还能现场秀起集体舞———中国太极舞,不过只能隔着玻璃看。

  “吴老五”系列机器人也会互动。其中初代“吴老五”会给客人端茶、倒水、点烟,见到美女会献花。而“超级吴老五”掌握了初代“吴老五”所会的所有技能,还能说话、写字。不过因为肩膀没有电机,所以“超级吴老五”暂时还不能写带有撇和捺的字,只能写些有横有竖的字,如“王、干、甲、田、山”等。

  “吴老二十五”

  杭州馆蓝色“海宝”机器人

  PK

  位于城市最佳实践区里的杭州馆前有一个会问好的蓝色“海宝”,游客只要拿一个专用话筒,就能和它对话。此外,这个蓝色的“海宝”面部液晶屏还会显示即时表情。

  一摁“吴老二十五”的启动开关,会拉车的它便能一步步缓慢走起来,还能通过喇叭介绍自己:“吴玉禄是我爹,我拉我爹去逛街,谢谢。”说话时,海绵圈做成的红嘴唇还会一张一合,眼珠子也能转起来。

  “吴老四十八”

  上海企业联合馆能做菜的机器人

  PK

  上海企业联合馆内的机器人大厨“爱可”是烹饪高手,控制人员只需要按下几个按钮,它就会麻利地完成切菜、配菜、加调料、炒菜等一系列动作,做出一道具有大师水准的菜肴。

  吴玉禄正在制作的机器人也会剁馅。吴玉禄说,这个走实用路线的智能机器人将排行“老四十八”,外形基本和“吴老二十五”差不多,“初步设想只能剁白菜、青菜这样的蔬菜馅。因为鲜肉比较容易粘刀,可能先会挑战冰过的冷冻肉,然后逐步向剁肉馅和混合馅改进。”

  “吴老四十二”

  震旦馆能跳舞的机器人

  PK

  震旦馆里的机器人“震旦小子”是智能导游,擅长招揽顾客。“我给你跳个舞好吗?”伴随着优美的民乐,“震旦小子”一边唱着“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一边轻轻抬起手臂,翩翩起舞。

  机器人“吴老四十二”能站在2米高的台架上,张开双臂向后扬,然后曲膝向前纵身一跃,并安稳落地。

  摆弄“机器人”

  只因想偷懒

  不想洗碗就造出一个洗碗机器人,最想发明一个机器人保姆

  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何摆弄起“机器人”?

  吴玉禄的妻子董淑艳说,吴玉禄的发明都是因为“懒”:买不起车,就设计了一个机器人可以拉车,速度虽慢,但依旧很拉风;让他搓背,他挠了两下就扔下毛巾走了,几天后搓背机就诞生了,尽管它简陋得只有一只胳膊;不想洗碗,就花了3个月时间做了一个洗碗机器人……

  “我最终的理想是发明一个机器人保姆。”吴玉禄自豪地说,“只要我招呼一声,它就能24小时为我服务。”

  家被烧了也不改初衷

  2002年,吴玉禄在湖南卫视主办的农民机器人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并获得“最聪明的农民发明家”称号;2009年,吴玉禄的机器人“儿子”与“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一同在河北石家庄展出……

  在完成梦想的道路上,失败和挫折都未曾让吴玉禄停止前进的脚步。这个不干农活、整天到废品收购站找机器人零件的中年男人,曾一度被周围邻居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典型。

  而1999年6月19日晚,一场由自制变压器引起的大火使吴玉禄家在顷刻间化为灰烬。直到现在,说起那场大火,老吴还是一脸愧疚。

  父子上阵造机器人

  妻子董淑艳埋怨吴玉禄的眼里只有机器人,“这次来上海不陪我逛街,只会开口要零件、要电池,借钱也要给他买。”

  令夫妻俩都很开心的是,目前就读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二儿子吴汪洋,似乎遗传到了吴玉禄的机械天赋。此次参加“农民达芬奇”展的画画机器人和下棋机器人里添加的智能芯片,就是吴汪洋,帮着编写的程序。

  对于家人的埋怨,腼腆的吴玉禄就是一笑,“今年年初在北京地坛庙会上,我的书法机器人很受欢迎,现在我和儿子正在制作一个能写字的机器人,右手写个字能左手翻页纸。”吴玉禄说。

上一篇:俞正声欢迎美国务卿克林顿一行 感谢大力支持世博会

下一篇: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华君铎:"看遍每个展馆是我的任务"

热点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