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将由21.5%的历史高位回落至21%,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则降至19%,释放资金约3500亿元。
基于近期政府屡次表示将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市场对准备金下调已有所预期,但本次调准时点仍早于市场普遍预期。我们认为央行之所以选择在年内下调存准,是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状况共同决定的。
从经济形势来看,国际方面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并可能蔓延至核心国家,而欧洲各国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改善其债务状况。国内方面,11月PMI指数下滑至49%,这是自2009年3月以来该指数首次跌至50%的枯荣分界线之下。本期PMI指数下滑主要是由于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国内的紧缩政策对总需求的抑制作用导致生产指数持续收缩,在国内外需求未改善前,国内企业可能再次进入库存的调整阶段,经济增速有进一步下滑的风险。而短期内通胀回落趋势确立,为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提供了一定空间。
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占款32个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随之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未来新增外汇占款量仍不容乐观,可能持续冲击货币市场流动性;同时近期公开市场到期量大幅缩减,随着元旦及春节的来临,货币市场面临较大流动性压力,下调存准可给予央行较大空间平稳流动性。
本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了货币政策放宽信号,后期货币政策有望从预期放松步入实质性的微调阶段。短期来看,年度财政存款释放及货币政策放松均将对货币市场流动性形成支持。且央行后期有望通过适度放松信贷政策,进一步下调存准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抵御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保障经济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