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2011年GDP总量达471564亿元,增长速度为9.2%,增速虽与2010年相比有所下滑,但在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和物价上涨的背景下,中国的增速依旧笑傲全球。
高速的GDP增长并不能真正地转化为民众的幸福指数,我国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程恩富指出,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改善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实力,不只是看GDP指标,首先应看民众收入的多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高低,以及“幸福感”的高低。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GDP含金量”应该与国民的就业率、民生的改善、民生幸福的增长挂钩。
含金量三甲:上海、北京、广东
广东浙江进步快,广西安徽退步快
衡量GDP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程恩富认为,“GDP含金量”与“人性化的GDP”、“幸福指数”、“幸福感”基本上是一致的,其核心都是“提高居民收入”。
对此,按照GDP含金量的计算办法,《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为期3个月的调研、统计、计算,从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月22日)中计算得出了全国各省区市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第3次编制出了“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居民幸福指数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广东、浙江、贵州、海南、云南、安徽、江西、重庆、福建、黑龙江、广西、四川、天津、湖南、湖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甘肃、宁夏、河南、山东、河北、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
数据还显示:GDP高的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并不靠前,很多还很靠后。2011年,GDP总量前5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其对应GDP含金量排名则为:第3位、第21位、第25位、第4位、第24位。GDP排名靠前的江苏、山东、河南,GDP含金量排名靠后。
而贵州的GDP总量虽然排第26位,但其GDP含金量却排在全国第5位。
广西和安徽的GDP含金量排名与上年相比有较大的下滑,分别下滑8个和5个名次:广西从上年第5下滑至第13,安徽则从第3下滑至第8。相反的是,广东和浙江的GDP含金量排名则出现较大进步,广东由去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3位,上升8个名次;浙江由去年的第10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4位,上升6个名次。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对GDP只字不提,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注重经济的转型升级”似乎可以作为GDP含金量排名上升的注脚。
含金量总体上升
仍要注重增长质量
《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发现,与上年的GDP含金量指数相比,2011年的GDP含金量指数整体上有小幅提升。
2011年,上海、北京的GDP含金量指数分别是0.5547和0.5020,而两市2010年的数据分别为0.4599和0.4588。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含金量指数的小幅提升说明了GDP增长结构的部分优化。“十二五”以来,国家更加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其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有所提升。政府在促进民生产业和扩大内需上进一步加强,结构性的质量优化对含金量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因素还不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2012年,应该强化结构的转型。追求绿色的GDP,在改善民生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上下工夫。”
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提升GDP质量的重要性。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主要工作的前两位即是着力扩大内需和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
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放在2012主要工作的第一项。
在GDP的含金量指标中,民生改善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表示,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工作以及保障房建设等多组数据显示了民生事业取得积极变化。
GDP含金量如何计算?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提供了对应的计算公式:先计算出“人均GDP”,即用“当地GDP”除以“常住人口”;然后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相当于人均GDP的含金量。
统计学专家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是近似值,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指标的计算大致可以看作是人均GDP的含金量,或是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