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遭遇政策市,商办房产市场受惠有限,上海商办物业大量过剩。汉宇地产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整个商办类物业共成交387.48万平方米,相比2009年的420.75万平方米下降了33.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9%;成交均价为15993元/平方米,相比2009年的16121元/平方米下滑0.8%,投资者对于商办市场整体兴趣还是不高。“楼市新政”或许能够“惠泽”商办市场,很多开发商也是这样想的。但年底盘点,开发商们大多失算了。据统计,2010年4月开始,上海商业与办公的供应量激增,以商业为例,其在第二季度的供应量便超过70万平方米,而成交量只有65万平方米左右,而第三季度更加迅猛,供应量接近82万平方米,成交量却只有66万平方米,供求比逐渐扩大。办公方面,供大于求现象更加明显,全年供应达238.68万平方米,成交只有151.81万平米,供求比接近8:5。
有关分析人士指出,开发商原本以为2010年的轮番政策只是针对住宅市场,肯定会使大量的投资客转战商办市场,所以新政之后便盲目大量地推盘,希望能够抓住此次机遇。结果却是商办市场的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局面,加剧了市场供大于求。
与商办物业相比,即使面临宏观调控,如果价格与住宅相当,投资者仍更倾向于选择住宅。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上海中高端商办物业的购买者一般分为3类,一类是专业商办投资者,拥有多年的此类物业的投资经验,能够准确地把握物业的价值;一类是商业经营者,购买商铺主要用来开店经营;最后一类是投资机构,一般购买方式是整体收购。
高门槛及高成本是影响中高端商办市场取代住宅市场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内中高端商办物业进入的门槛较高,一般一套物业的总价会在500万甚至1000万元以上;其次,此类物业的投资技术较高,不如住宅简单,需要专业的物业投资公司才能获得稳定可观的回报;最后,商办物业的转售税负远远高于住宅,相同总价的产品,平均需要多缴20%以上的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