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银行理财市场相对其它市场还算风光,在股市、楼市、收藏品等众多市场表现不尽人意的同时,银行理财摒弃了此前的浮躁,凭借其稳健的收益率赢得投资者的芳心。人民币理财产品大扩容的同时收益率也明显提高,澳元成为外币理财的主打产品,QDII产品仍是跟随海外市场随波逐流。
人民币理财:量增价涨
2011年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再度大爆发,据财汇资讯不完全统计,截至昨日,今年各家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已达20246只,而去年全年,各家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只有11472只,今年产品发行数量几乎翻倍。
在量增的基础上,产品价格(收益率)也随着三次加息而水涨船高。据统计,截至昨日,今年发行的信贷资产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7%,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为4.24%,票据类产品为4.19%,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为3.87%,综合类产品为4.5%,其它类产品为5.02%。整体来看,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2%,远高于1年期定存利率。
从今年以来到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的表现来看,债券市场类产品共有377只公布到期收益,其中2只产品超出预期收益,1只产品不及预期收益,其余产品符合预期收益;105只票据类产品公布到期收益,1只产品不及预期收益;211只信贷类产品公布到期收益,26只产品超出预期收益,没有不及预期收益的产品;377只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公布到期收益,2只产品超出预期收益,1只产品不及预期收益;70只结构性产品公布到期收益,没有超出预期收益的,却有18只不及预期收益。可见,除了结构性理财产品,其它产品还是相当靠谱的。
今年也可以说是理财产品监管年,银监会多次发文,先是要求商业银行在2011年底前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再是规范理财资产池,接着叫停超短期理财产品,经过银监会出台的一系列严厉措施,银行理财市场的风险也越来越小。
外币理财:澳元产品领风骚
2011年的外币理财市场波澜不惊。从发行数量上来看,今年截至12月20日,共有2298只外币理财产品发行,只比去年全年的2101只多出197只,增幅不到10%。
不过,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确是可圈可点。外币理财产品主要有两大阵营,一类是以债券、票据为代表的稳健型外币产品,另一类是外资银行的主打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稳健型理财产品中,澳元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让多数人民币产品自愧不如。以票据类澳元产品为例,期限在1-3个月(含)的澳元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05%-8.3%,期限在3-6个月(含)的澳元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8.25%,期限在6-12个月(含)的澳元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15%-9.6%。由于澳元属于商品货币,汇率上占据一定的优势,再加上产品预期收益率较高,颇受投资者追捧。
外币理财产品中的结构性产品争议颇多,主要还是因为产品预期收益率不靠谱。统计显示,今年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期限在1-3个月 (含)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0%,3-6个月(含)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7.9%,6-12个月(含)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58%-37.49%。
从今年到期产品来看,只有7只外币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其中有3只产品没有实现预期收益,某银行发行的股票挂钩部分保本“月月赏”美元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36%,到期实际年化收益率仅为4.84%,与最高预期收益率相差31.16%。不过,也不能就此否认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优势,同样是这家银行发行的股票挂钩部分保本“步步稳”美元可自动赎回产品,到期就实现最高11%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这一收益率水平在今年的股市中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