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80周年纪念会昨天在鲁迅纪念馆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出席会议并讲话。
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虹口区委、市作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这次活动,邀请了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其中包括30余位左联盟员家属。除鲁迅之子周海婴因为要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而未能到会外,冯雪峰的子女冯夏雄、冯雪明,郭沫若之女郭平英,周扬之子周艾若,丁玲之女蒋祖慧,田汉之子田大畏,胡风的女儿张晓风等都来到活动现场。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鲁迅为旗手的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3月2日在上海窦乐安路233号(现多伦路201弄2号)中华艺术大学宣告成立,1936年春解散。“左联”存在的6年间,在全国20多个城市和日本设有分盟,总共有盟员400人左右。
“身为‘左联’子女,经常听到或读过父辈们的回忆,回忆当年他们曾经在什么地方从事过什么活动,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左联’凝结了上一代人的心血,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感情的归宿,它是父辈们为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遗产。”郭沫若的女儿郭平英作为盟员家属代表发言。她回忆说,1930年“左联”在上海成立时,父亲为躲避国民党当局的追捕,尚流亡日本,没有办法回国。身处异国的郭沫若以另一种形式给予支持———他将《少年维特之烦恼》译著的版税全部捐出作为“左联”的活动经费。而此时,郭沫若经济拮据,生活极不宽裕。
在日本期间,郭沫若还不遗余力地为“左联”东京分盟主办的刊物《杂文》(后易名为《质文》)撰稿,几乎每期都有他的文章,其中有小说、评论、书简、回忆录等。
郭平英说:“不仅仅是父亲,那个时候参与‘左联’的基本是30岁左右的青年作家,他们拿出满腔热情和智慧,只为解救自己的同胞。尽管,在具体策略上,‘左联’内部曾经有分歧,也有争论,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仇。’”
在题为“80年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左联’?”的主旨报告中,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陈漱渝直言,左翼文化战士在6年的战斗岁月里,创办了几十种刊物,留下了鲁迅的后期杂文,茅盾的《子夜》,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丁玲的《水》,田汉、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等文学艺术作品,李桦、刘岘,赖少其、罗清桢等人的木刻,影响所及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国外。“左联”的历史功绩是第一位的,历史局限是第二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