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合并后的新浦东要面向世界,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更好地承担起国家战略新使命,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必须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产业高端发展。”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姜樑日前表示。
据姜樑介绍,浦东坚持“三个方向”,具体包括:
一,坚持产业化方向,加速做大产业规模。
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汽车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分别达到千亿级规模,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民用航空等分别达到百亿级规模。
目前,浦东正在抓紧推进一批投资总量大、产业能级高的重大项目,其中12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比如大飞机项目,包括研发、总装和发动机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华力微电子12英寸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45亿元;日月光封装测试生产线项目,总投资80多亿元;松下等离子“六面取”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正泰新能源项目,总投资40亿元,等等。
二,坚持调结构方向,加速提升产业能级。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体现先进性、引领性、带动性,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升级。
在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向集成电路装备、光电子等产业链高端发展,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导航芯片等。在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太阳能装备和电池,包括光伏装备、光伏电池组件;核能重点发展核能装备,包括核岛、常规岛等核电关键设备;风能重点发展风能装备,包括大型海上风机和陆上风机等关键设备。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重组蛋白质药物、生物技术疫苗、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等。在民用航空领域,重点发展飞机设计总装、核心零部件、关键机载设备、航空发动机等。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重点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基础软件,以及网络视听、网络游戏、数字出版、新型电子商务等。在先进重大装备领域,重点发展输配电、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大型铸锻件等高端和极端制造业。
三,坚持“服务政府”方向,加速强化产业推进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方面要靠市场推动,另一方面要靠政府推动,政府推动关键是做好全方位服务,包括融资、人才、研发、土地等各个方面。
开展国资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试点。“十一五”期间新区出资11亿元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与设立了19个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引导50亿元资金投入到浦东。“十二五”期间,初步考虑,通过新区财政、国资等多种渠道,安排20亿支持高科技产业化投资基金,改革创新国有科技投资公司的评价方法和动力机制、退出机制。
开展银政合作试点,去年以来新区出资1.7亿元,设立担保资金,为12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担保9亿元资金。目前正在与上海银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融资试点,上海银行每新增50亿元贷款给浦东的中小企业,新区财政预算将安排资金作为贷款增长奖励和风险准备金。
引导设立和集聚了一批产业投资基金,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试点以来,新区集聚了一大批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截至上半年总数达到141家,管理资金规模470亿元,实际到位380亿元,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资金,下一步新区还将进一步加大各类基金的集聚力度。
加强人才服务,着力解决人才在户籍引进、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率先探索“人才公寓”政策,建成投入使用和在建人才公寓近150万平方米。
加强研发服务,积极为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环境,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试点。去年新区专利申请量近1.5万件,新区经认定的国家市区三级研发机构达到340家,集聚了70多家公共服务平台。下一步要继续鼓励企业R&D投入,充分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
加强土地保障,对重大产业项目,优先保障土地供应。
加强南北产业对接,把北部的产业升级需求和南部的产业转入需求结合起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北部腾出了空间,南部壮大了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