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上海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上海分站 >> 上海资讯 >> 5月CPI或触警界线

5月CPI或触警界线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 2010年06月11日 08:47:00 打印

                    

       如何充分发挥世博效应,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如何深入借鉴世博成果,促进各行业的转变和发展?上周,在上海世博会“满月”之际,复旦大学多位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研讨“世博会与上海发展新机遇”。

  解读篇

  为城市记忆作一次保洁运动

  张涛甫(新闻学院教授)

  把世博会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世博会具有器物展示和文化传播的双重意义。其中,文化传播意义更为重要。

  世博会是十九世纪西方工业化的产物。西方世界的崛起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地理空间的限制,他们需要通过征服“他者”来实现世界的西方化。相对于战场与商场的直接争夺的残酷和粗野,世博会是一种文明的文化征服。在其炫目的器物展示的背后,隐伏的是西方化的普世主义文化意识形态。

  现代世博会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显著变化。参展者的行为由单纯的展览产品,变为更加注重综合展示;参观者的心态也从一般的猎奇,变为更加注重多元交流;组织者的理念从技术至上,变为更加注重创意领先。也就是说,世博会从器物主导转向以文化理念主导。器物的炫示固然重要,但器物毕竟是“物体系”的表现,局限于对器物的功能性依赖。器物依赖反映出工业时代的特征,随着人类社会对工业时代的超越,伴随着全球化与后工业社会的深入演进,人类社会对器物、技术的省思也渐渐显现出来,也就是更注重世博会的文化意义。这种观念转变在上海世博会上体现得特别充分。

  上海世博会的理念,所体现的先锋性,首先表现在对世博会主题的设计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设计,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集散地,但城市在其演化过程中,渐渐暴露出形形色色的问题。城市对人的奴役与征服,造成人的主体性的失落。城市渐渐成为不为人的意志掌控的庞然大物,人身陷围城。上海世博会将主题聚焦于城市,让城市中的人们从经验城市中抽身而出,让我们对深陷其中的城市进行反观自省,以此为基点,重新思考地球、世界、城市、人之间的关系。

  上海世博会的城市主题设置,并不是要引爆一场对城市问题的声讨与控诉的运动。相反,它以启示的方式,召唤人类社会对城市作出诗意的想象与美好的设计。上海世博会作为城市的未来运动,意在启发人类告别城市不快经验,为自己的城市记忆作一次保洁运动。面向未来,运用人类最美的想象以及卓越的智慧,对城市进行诗意审视与深度省思。

上一篇:13日轨交客流或破600万 43万应急票“上岗”

下一篇:世博园区世界杯特许商品销售活动启动

热点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