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发布上海2015年金融市场交易额将达1000万亿《规划》提出探索资本市场转板机制,推进国际板建设.
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印发《“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是:瞄准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全面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加快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内涵和全球影响力,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
《规划》同时提出,要探索建立不同层次资本市场间的转板机制;推进上海证券市场国际板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支持证券市场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 投资规模和投资范围,探索外资投资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市场的制度安排。
为客观衡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规划》确定了四个方面的预期性指标:一是金融市场规模显着扩大。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额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主要金融市场规模保持或进入世界同类市场前列。
二是金融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15年,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规模显着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指数、上海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显着提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境内外人民币资产定价的主要基准利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成为境内外人民币交易定价的主要汇率基准等。
三是金融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达到22%左右;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0万亿元左右。
四是金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到201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左右。
《规划》还从六个方面阐述了 “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其中,《规划》明确,要大力提升资本市场功能,促进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市场全面发展。继续加强蓝筹股市场建设,强化上海证券市场的全国主板市场地位,大力吸引成熟优秀企业上市,拓宽上市公司来源,探索建立不同层次资本市场间的转板机制,推进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展成为亚太一流、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交易所。
同时,积极推进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具备条件的未上市企业进入全国场外交易市场进行股份公开转让。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非上市公司股权托管和非公开转让市场建设。推动股票、债券等基础性金融产品加快发展,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国内跨市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基于国际指数、债券等的ETF产品。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进一步拓宽和扩大境外投资者和发行体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渠道和规模,加快构建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