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主题论坛近日在苏州落幕。如此重要的国际性论坛选择苏州,颇为意味深长。稍早,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SIP)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称号。不约而同的选择,印证了苏州亦古亦今的文化魅力及苏州工业园转型的成功,也印证了SIP打造“中国未来城市的最佳实践样本”焕发的吸引力。
走近苏州工业园的客商与游人,往往无法将之与硬梆梆的“工业”相联。金鸡湖周末水幕电影,李公堤的湖上夜景,重元寺重建开光后的宗教文化看点,国内客称叹“最宜居”,海外客人甚至评价园区“颇具禅意”。工业园与商务游,看似“不搭调”,但在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看来,这恰是苏州工业园转型的一个标杆。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9家落户苏州工业园,上亿美元的项目过百。高科技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强势,带动商务活动风生水起。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为立园之本的苏州工业园,更把商务旅游看作产业链中的“窗口式”环节,认定其中深蕴商机。在SIP蓝图上,商务旅游产业将形成“工商旅居”核心产品,成长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提出“园区即景区,商务即旅游”,苏州工业园区自有其软硬兼备的底气。除了得天独厚的金鸡湖风光,园区还有高达45%的绿化面积与全年331天的优质空气质量。园区向来把新项目引进认证的一票否决权交给环保,拒绝消耗型传统产业进入,大手笔支持发展创新产业。以行业内“话语权”不断加码的纳米科技产业为例,生物纳米园里众多“小个头”企业,不少已迈过人均产值百万的红线。在中小企业集聚的国际科技园,0.33平方公里的总产值超过了45亿元,相当于一块足球场大小的土地上产出1个亿的GDP。去年,园区万元GDP耗能、单位COD和SO2排放量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18和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