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上海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上海分站 >> 上海资讯 >> 走进生命阳光馆:让每一个生命都充满阳光

走进生命阳光馆:让每一个生命都充满阳光

来源:新华网 编辑: 2010年05月12日 08:28:00 打印

  上海5月11日电让每一个生命都充满阳光--走进上海世博园生命阳光馆

       绚丽的“七彩叶”和“阳光鸟”是上海世博园生命阳光馆最为醒目的标识。作为世博会诞生159年来首次设立的残疾人馆,生命阳光馆周10日拉开帷幕,众多参观者排队等候在门口,为了在这里体验对生命的关爱和感悟。

  世博园内最具温情的展馆

  走进生命阳光馆,令人感觉如同大自然一般清新雅致,一盆盆悬挂在空中的七彩花球,是馆内最醒目的装饰。花球上,无数朵无名的小野花美丽绽放,为每一位参观者带来温馨和灿烂。

  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生命阳光馆共分为序厅、阳光天地、生命舞台、体验空间、智能居室、爱心走廊等6个部分。馆内设计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所有展项进行了低位设计,白色的地面采用了防滑材料,所有重要文字介绍和指示牌都加注了盲文,墙壁安装了扶手,墙角进行了圆角处理,每个展项还安排了手语讲解员,处处考虑温馨周到。在“生命舞台”上,著名的盲人音乐家孙岩精彩钢琴表演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欣赏。在整个世博会期间,他将在这里每天表演4个小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世博会,让全世界的残疾人都不放弃对于生活的希望和热情。”孙岩说。

  上海聋人雕塑家曹瑞强创作的《生命墙》,深刻有力地表达了生命的张力和人类奋斗的精神,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留影。在七彩光环汇聚的“阳光天地”里,天聪公寓、天乐公寓、天目公寓分别以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对各种残疾人的细致关爱。

  独具特色的“天籁光韵”体验区采用了类似北京天坛回音壁的穹顶,观众能够听到悦耳的回声;拨动彩色的环形光束,观众能够听到美妙的音韵,如果沿着环形光束拨动一圈,则会奏出贝多芬《欢乐颂》的旋律。另一个体验区“天视奇观”,则营造了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观众只能通过触摸的方式感受喧闹街市、鸟语花香、繁忙海港等,从而会真切感受到失去光明的痛苦和不便。

  令人欣慰的是,阳光生命馆里展示的高科技“智能居室”今后将大大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各种家居设施如自动厨房、自动浴室、爬楼轮椅、机器人等,这些无障碍设施都将为残疾人日常生活提供种种便利。

  出自残疾人之手的各样精美工艺品也深受观众喜爱。在今后一周内,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名残疾人能工巧匠,都将登上生命阳光馆的“才艺展示台”,“秀一秀”自己的才艺。

  残疾人志愿者展现世博风采

  走进生命阳光馆,面带微笑热情为观众服务的残疾人志愿者,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充分展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价值,生命阳光馆从上海市的残疾人中选拔了12名具有中英文语言能力的肢残人担任讲解员,聘请了15名盲人担任黑暗体验项目的引导和讲解员,同时还有22名听障残疾的志愿者。

  来自上海西南位育中学的陈韵如是一位坐在生命阳光馆门口迎接观众的志愿者,7年前一次偶然的摔跤,使这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从此离不开轮椅。在生命的急转弯面前,她选择了坚强。如今虽然离开了心爱的教师岗位,但她成为学校里一名优秀财务人员,并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翻译,第三本译作即将付梓。

  “我报名担任世博会的志愿者,是希望将我对生命的感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更多的人分享,身体的残疾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可怕,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陈韵如说。

  在生命阳光馆“天视奇观”体验区许多观众排起了长队,20多岁的志愿者朱国祥正忙着维持秩序,他那自如的神态、敏捷的动作,以至于许多人并没有发现他是一位盲人。

  “虽然在社会上,盲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但在黑暗中,我们却是一群强者。”朱国祥乐观而幽默地说。连日来,他已经带了数千名观众体验失去光明的生活,每个人都深有感触,对他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都深感钦佩。

  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英语系的谢丹玲也是一位盲人志愿者,今年六月份即将毕业的她,为了服务世博会,如今工作还没有着落。“国家花了很多钱培养我们这些特殊的人才很不容易,我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报答社会的关爱,也希望今后能到残联工作,为残疾人朋友做更多的事。”谢丹玲说。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社会的一大财富,只要社会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他们同样可以成材,为社会做贡献。”上海盲校校长徐洪妹说。自2002年以来,上海盲校累计已有50多位学生考进了华东师大、上海交大、上海大学等高校,从事英语、日语、社会工作者、心理学、法律等专业的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

  人们的参观热情远远超过当初预期

  据统计,生命阳光馆自4月20日试运行以来共接待了10多万观众。“观众的热情和参观人数都大大超过了我们当初的预期,”生命阳光馆馆长曹子平说,“我们原以为每天参观人数大概在3000到3500人之间,如今最多一天达到1万人。即使是雨天,5月9日的参观者也达到6000多人,这反映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老百姓对残疾人事业越来越关心。”

  来自江西南昌、年已六旬的参观者万育元亲身体验了盲人的黑暗生活后,连连对记者说:“我感觉太幸福了,因为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留言簿上,他欣然写道:“让阳光普照众生,让世界充满光明。”

  上海自强人公益论坛10日还组织了几十位坐在轮椅上的“自强人”参观生命阳光馆。上海的王琳说:“上海世博会在历史上第一次为残疾人设立展馆,使我们深受感动,这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群体的关爱。我们参观世博园是半票,我以后还会来,至少要来参观五次。”

  目前,我国共有8300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涉及2.6亿家庭人口。残疾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残疾人。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有18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适应和训练,2200万残疾人实现就业,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0%。

  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生命阳光馆专门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写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办的生命阳光馆开启了世界博览会近160年的历史先河,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世界6亿5千万残疾人人权的提升,该馆将有助于促进残疾人福祉。我感谢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不渝的人们,这一目标同样是联合国宗旨的核心内容。我也赞赏该馆的命名,它预示着我们为所有的残疾人创造光明未来的期盼——当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并能发挥他们巨大潜能之时,光明普照。”

上一篇:世博游客青睐上海地铁“一日票”

下一篇:中国的机遇 世界的机遇

热点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