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平安有序,就没有世博会的成功、精彩、难忘。
世博会开幕40天来,世博园区平稳有序,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社会各方作出了努力。昨天首批20名“世博安保先锋”揭晓,他们中既有奋战在世博园区、出入市境道口、交通、抢险第一线的民警;也有来自轨道交通的安检员、重要路段的协管员、校园保安和社区工作者,其中最年轻的23岁,最年长的已70岁。
他病倒在岗位上
昨天的颁奖仪式现场,20位获奖人却只有19人到场,另外一位从世博园区建设开始就奋战在园区一线的卢湾公安分局新天地治安派出所民警杨鹤云因罹患肝癌,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2009年9月,世博园区建设进入高峰,杨鹤云主动请缨,成了首批增援民警,在西藏南路临时出入口负责门岗执勤。
新的“办公室”是不足3平方米的“铁皮盒子”,还经常断电,最近的卫生间要步行15分钟。当时园区没食堂,就餐时段又是门岗安检的高峰时段,杨鹤云自带的饭菜,吃的时候常常变得冰凉。很多车辆夜间才能进入市区,夜班时能坐下休息1小时对他来说已是莫大的奢侈。
今年3月,杨鹤云成了世博会DE片区东块步巡民警,每天要步行十多公里。4月10日起场馆全面搜爆,每个场馆每个角落,全靠步行。连日的集中搜爆,让杨鹤云感到非常疲劳,但他从未迟到缺席。4月中旬,同事发现杨鹤云脸色很差,要他去医院,他却说:“完成搜爆任务就去。”
大家怎么也没想到,这是杨鹤云在世博安保工作中的最后一岗。得知消息后,杨鹤云还让家属不要告诉单位和同事。
从警26年,杨鹤云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没有令人瞩目的“战绩”,但工作从无差错,负责管理的辖区从没发生过黄赌毒案件和火灾、安全事故,没有两抢及恶性伤害案件,与他打过交道的同事、居民和场所业主都对他交口称赞———“他是不平凡的”。
严格执法有新招
颁奖仪式上,交警陈坚魁让不少年轻人注目:“这不是最近的网络红人吗?”
世博会期间,上海迎来世界各地的客人。如何确保安全有序又提供高效服务,是摆在安保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今年5月7日21时10分,陈坚魁在中山南路、保屯路路口执勤时,发现4名行人闯红灯,立即通过吹哨及打停止手势的方式予以劝阻,但当事人若无其事继续闯红灯。陈坚魁当即上前,发现4名行人系日本人,交流困难,陈坚魁立即用“no”、“stop”等简单英语夹带人车相撞等手势进行教育,4人终于不再闯红灯。
这一过程被路人拍下后发到网络上,立即引发网友热议,陈坚魁也被誉为“最牛交警”,网友们对他运用简单英语和形象手势认真严肃纠正外籍人士交通违法行为给出了高度评价。
随着境内外游客不断增多,许多管理人员都创新办法提供高效服务。今年2月起,位于参展者服务大厅内的外国人出入境证件受理“窗口”前,经常排起长长的等候队伍。出入境管理局外国人证件管理处民警柯卫通过对参展者的走访,终于找到解决之道———预约制。他连日加班,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了园区预约办证工作规范和流程。并在世博局网站上开辟了外国参展者出入境证件申请网上预约平台。不久,柯卫又利用受理“窗口”的工作电话推出“电话预约”措施,世博园区参展者服务大厅出入境“窗口”再也不见冗长的队伍。
世博园区安检口,“排队”管理是新课题。后滩出入口管理站站长汪建中创新运用了“块状分割、调控截流”方法,根据人流情况,通过警戒绳和铁马将整个预检广场块状分割,引导游客由指定通道排队行进至蛇形排队区,从而保证了预检广场的良好秩序。
全民参与,全情支持
“‘平安’是每一个市民的心愿,也是每一个市民的责任。”此次评选的“世博安保先锋”当中,还有10位普通市民。
1987年3月出生的瞿佳华在首批获奖者中年纪最小,任职轨道交通保安公司陆家嘴中队安检员的她在世纪大道站从事安检工作。去年9月上岗以来,她通过X光检测仪共检测72万余件物品,查获管制刀具、压缩气体罐等各类违禁品、危险品70余件。
已经70岁的陈华林更是十年如一日为小区义务巡逻,在陈华林等志愿者的呵护之下,他所居住的小区连续多年获得市级平安小区的光荣称号。在他的带动下,全家都成了平安志愿者。
城市平安这个大课题,离不开众多社会单位的参与。上海南站长途客运有限公司在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李庭章的主持下,与141家进站客运单位签订安全承诺书,组织突发事件安全演练和培训。世博会期间,公司共查获进站旅客携带的危险物品380件,配合警方查获管制器具37件,对7824辆到达车辆实施“一程一检”,对1898辆出站车辆进行“一车一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