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早于预期地听到第一只靴子的声音,就会更加期待第二只靴子落下。
昨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近三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首次下调,上一次下调存准率还要追溯到2008年12月22日。
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1%和17.5%的存准率。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9.21万亿元,据此估算,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释放资金近4000亿元。
事实上,当前银根“过紧”的迹象明显:货币市场资金持续紧张,银行可贷资金几近枯竭。因此,央行将下调存款准备率,已是市场和经济学家预料之中的事情,不确定的只是选择什么时机下调。
而另一方面,出乎意料的是,央行会决定在12月初就下调存准率。这一时间点比最激进的经济学家预计的12月底都还要提前。
诱因:外汇占款意外负增长
此次提前降准的诱因何在?是否资金外流和银根紧缩的压力超出预料?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微博)的解读可视作较为权威,昨日其发表微博称:11月底宣布下调存准率属于微调预调的范畴。国际是欧债危机加剧,资金有流出的迹象;国内是货币内生增长的速度似乎在放缓,10月M2同比不到13%。是否是整体转向?我个人观点是不好说。须监测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包括黑天鹅事件,国内形势也极微妙,如地产的走势。无教条可依。
“面对当前的情况,央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下调存准率了。只不过这个时间点比判断的有些提前。”下调存准率主要有两个原因:10月外汇占款意外下降和即将公布的PMI数据可能不理想。
央行数据显示, 10 月份外汇占款减少249 亿元,这是自2007 年12 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十年来的第二次。而一直以来,外汇占款是货币供应的主渠道。
“伴随着‘热钱’流出、贸易顺差缩窄,新增外汇占款大幅度减少或将成常态,短期内恢复M2增速至合理水平的难度加大。”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研究员付兵涛对本报表示,当前内外部形势不太乐观,这也是促成央行下调存准率的一个因素。这种形势下,尽早明确存准率下调,等于是向市场表明态度,让市场吃定心丸。
东方证券首席策略师邵宇也对本报评论称,此次央行下调准备金率是针对外汇占款超常下降的技术性对冲手段,或将具有持续性,可理解为带有较强信号意义,流动性和市场情绪将得到明显改善。
而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昨日资本市场的暴跌可能触发了此次存准率的下调。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国际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国内资本市场又出现暴跌,会引起过度反应,这个时候货币政策就应该有所作为。
昨日,沪深股市双双低开。上证综指收盘报2333.41点,较前一交易日大跌78.98点,跌幅达到3.27%。深证成指也大跌319.55点至9693.39点,跌幅也达到了3.19%。
但付兵涛则认为,此次下调存准率和股市大跌关系不太大。他表示,12月就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了,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下调存准率意味着对于明年形势和政策的判断已经大致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