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白的沙滩上,棕榈树影摇曳婆娑,菲律宾人骑着自行车越野;光着脚丫,孩子们采集水果,高兴时可以仰起头啃上一口;世界上最少的猴子眼镜猴在树上嬉戏,还不时瞪着无辜的大眼睛望一下镜头……昨天,上海世博会菲律宾馆日仪式上循环播放的这组短片,勾起不少人对这个美丽国度的向往。正如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仪式上所说,菲律宾致力于“提升和开发生活中所有城市成为‘动感之都’,通过可持续和协调地发展,创造更多宜居城市”。
“动感之都”正是此次世博会菲律宾馆展示的主题。菲律宾馆外墙的蒙太奇图像画,由众多“人手拼贴画”构成。无数双手,随着外墙钻石菱形物的轻摆,仿佛也在有节奏地挥动。“纺织女的手、矿工的手、弹奏音乐的手……这些菲律宾人的双手不仅显示出热情奔放的个性,它们还带来了各种技能,创造出‘菲’一般的宜居城市。”菲律宾馆工作人员施孟德介绍。
菲律宾馆让参观者体会到,宜居城市同样可以活力四射。在菲律宾馆展现的11个特色城市,不仅考虑管理、环境、宜居度等,盛大精彩的节庆活动也是重要的参考值。“菲律宾人热爱音乐,愿意以世博会为舞台以乐会友。”施孟德说。菲律宾馆内设置了3个舞台区,各种类型的演出“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边,传统的库铃镗铜锣编钟表演刚引来一阵喝彩;那边,一场DJ秀已经拉开帷幕。这边,民族部落舞蹈表演者正与好奇的游客合影;那边,轻缓的爵士表演又吸引一拨游客驻足聆听———相比起许多场馆声光电的展示,这里全部是现场表演,更能带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昨天适逢中菲建交35周年纪念日,在馆日仪式上,菲律宾的表演艺术家们纷纷登场,拿出“菲律宾可以提供的最佳事物”奉献给世博会。其中由菲律宾著名女高音乔安娜·葛演唱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在菲国同样耳熟能详。而菲律宾的民谣、钢琴曲等,则描述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居民充满活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及对自然环境和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赞美。
美食、风景、表演艺术,被认为是菲律宾城市的灵魂,这些都根植于传统。在菲律宾馆活力四射的不仅有表演,还有他们引以为傲的传统工艺品、食品、水疗按摩等。位于展馆一角的菲律宾旅游咖啡小馆,参观者可一边听着菲律宾歌曲,一边享用吕宋美食。“马尼拉明火串烤鸡”、“菲律宾麦子圆面包”、“菲律宾香叶”……风味美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品尝。在另一角的体验区,有菲律宾最古老的按摩技艺展示,按摩师根据金、木、水、火、土不同习性,挑选适合的香薰,让游客躺在矮床上享受精油按摩。据介绍,在历届世博会上,菲律宾馆都曾以水疗按摩作为主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