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洲多地受寒潮困扰,大雪封路、冰冻三尺。“寒意逼人”,无论是形容那里的天气,还是令人担忧的经济状况,都恰到好处。严峻的外部环境,会不会对上海经济带来影响?过了农历新年,吃完元宵汤圆,整座城市真正转入了常态的经济运行之中。那么,上海经济的“温度”是冷是热?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指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要看用电量、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公路上货车的通行量以及厂房的闲置率等指标。这几天,记者就从电力、交通等侧面,测了测上海经济的温度。
地铁恢复拥挤常态,显示经济活力
除夕夜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有网友在网上晒出一张手机实拍图,空空荡荡的地铁站一隅,几乎看不到几个人:“你相信吗?这是7点的人民广场地铁站。”虽然局部不能代表整体,但与平日里人流密集、摩肩接踵的状况相比,那一天的地铁站确实“空”得夸张。
而这几天,当记者再次搭乘一号线经过人民广场站,熟悉的排队长龙又恢复了。拎着大包小包到这里换乘的外来务工者、拿着手机边通话边赶路的忙碌商务客,形成了密集的人群。与春节长假期间较空的车厢相比,现在的车厢,重又回到高峰时间难觅立锥之地的状况。
作为上班族优先选择的交通工具,上海的轨道交通一年比一年挤。随着地铁总通行里程的增加,在越来越大交通半径内居住的人们,每天搭乘一班班轨道交通奔向这座城市的另一个角落。于是,像人民广场站这样汇集了多条轨道交通线的枢纽站点里,往往一整天都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时候,身在其中的人们,会禁不住抱怨:人太多了,空气太闷了。
但如果从经济视角看,经济学家应该会欣然,人多也代表着经济的活力,显示着这座大都市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的吸引力。轨道交通的枢纽站,通过交通大动脉,把一群群就业者以最快、最便捷的办法,送到经济建设的一个个岗位上。
拥挤是全世界大城市的通病。本地居民、外来游客、各种务工者……多种人流叠加,难免拥挤。春节长假,由于中国回家过年的传统,许多非本地的就业者、学生都返乡过年,上海的许多公共场所都冷不丁“空”了出来。地铁车站是一个典型例子,除此之外,高架道路没有了拥堵,可以一路畅行,除了特别热门的商区,很多饭店不用排队等位。这样的生活固然轻松惬意,但市民也要同时面对另一面的失落:餐饮店里的服务员少了,很不方便;家里朝夕相处的“阿姨” 回乡了,自己动手手忙脚乱;淘宝网购,因为快递员都回家了,发货也要延迟……
应该说,从外乡来到上海的务工者,已经成为了城市中离不开的主角之一。上海的公共设施,都是为所有居住者服务的,所有的公共服务、经济活动、城市运转,外来人口既是分享者,也是参与者。少了他们,也失去了一份活力。采访中,一位来自异乡的年轻人对记者说:“这几天在电视上看到反复播放的一首歌,唱到‘上海欢迎你回来’,感到挺温暖的。”
外环隧道没真正堵起来,生产线还未开足
地铁站里看人流,从一个侧面看得到节后的人力资源市场是不是丰沛。而到外环道路上观察一番,则可以管窥一下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如何。
记者采访到一位家住宝山区的驾驶员,他每天都要走外环往返市中心与家中。按照他的回忆,节后这一两个星期以来,外环路上的车辆已经开始多起来,但路况并不算特别堵。“以往最堵的时候,集装箱卡车一辆接着一辆排成长龙,短短一段路要开一个多小时。”
一家位于浦东外高桥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自己给经济“搭脉”,有一招办法,就是通过观察办公室窗外公路上开过的车流,“看到车堵,自然心里也堵得慌,因为下班回到家又不知道几点了”,他笑着说,“但如果这一年交通运输干道上始终是车水马龙,就说明经济状况不错,因为企业对物资运输的需求很旺盛”。
这个办法倒是得到了经济学者的认可,专家介绍,集装箱货物运输量,一直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运行冷热程度的重要指标。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物资,商贸业需要配送大量的商品,因此,集装箱货运的繁忙与否,可以折射出工厂车间的开工率、市场需求的多与少。特别是对于上海这个商贸运输与制造产业都占很大比重的大城市来说,货物运输是否繁忙,更能说明经济运行的情况。
据了解,按照不少地方的习俗,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新年才算真正过完,因此,许多地方的进城务工人员本周才陆续返回上海,他们有的返回过年前的原单位,有的则到劳务市场重新找一份新工作。因此,许多生产企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常态运转。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外环隧道等大型集装箱运输通道上奔驰的货运车辆还不算多,还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和经济的整体情况,综合看第一季度的情况比较好。从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略有回升。看来,等到员工到位、订单启动后,外环道路可能又要一片车水马龙了。
用电量足不足,听经济发展“脉动”
全社会用电量的变化是一个城市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形势好,企业纷纷开工加紧生产,用电量上去,电厂自然开足马力发电;而若经济形势不好或者是不明朗,企业生产预期缩减,用电需求减少,电厂的发电量也会受到影响。
前天,上海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2126.6万千瓦,创下今冬负荷新高。
冬季用电负荷创新高,并不稀奇。可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往年一般冬季用电负荷创新高多在春节前夕就出现,而今年却在元宵节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客观角度来说,天气情况是一个方面。据气象报告,受一股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前天上海市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 2.5摄氏度,因此用电负荷一下子上去。但是,这仅仅是影响用电负荷创新高的一个因素。因为在今年春节期间,天气也很冷,但是用电负荷却没有创新高。业内人士分析,春节期间,由于不少工厂企业放假休息,因此企业用电量大幅度下降;而元宵节过后,随着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回归上海,不少企业正式开工生产,因此用电量一下子“上来了”。
记者昨天从沪上某大型发电厂了解到,该厂今年春节期间的平均发电量是6952千瓦时,而去年春节期间的平均发电量是5786千瓦时,而元宵节过后,发电量一下子上升至10621千瓦时。不止一个发电厂是这种情况。今年春节期间,外高桥第三发电厂的发电负荷率为70%左右,而一过元宵节,发电负荷率一下攀升至81%左右。这说明,元宵节过后,随着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回归上海,不少企业正式开工生产,上海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启动。
那么,今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情况将会怎样呢?这也能从部分专家对今年全社会用电量的预测,看出一些端倪。据了解,2011年,上海全社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3%,而以往一般的增长率在7%-10%。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在去年下半年国际形势动荡的情况下,上海的经济发展增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专家预测,今年上海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率在2.3%左右。这也提醒我们,今年外部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仍将持续并扩大,大宗商品价格将在高位波动,这将使能源成本、原料成本处在高位运行。由于上海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经济转型过程中负效应因素相互叠加,上海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面临着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