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终于关注到这样一个问题了:传统的贸易统计,使得中国贸易顺差被严重夸大。不仅对传统贸易统计方式提出质疑,而且也告诉我们,中国的贸易专家正在研究新的统计方式。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借口就是中国贸易失衡,这不仅误导了世界,误导了美国人民,更使中国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进一步说:如果改革贸易传统的统计方式,按照现实意义上的贸易平衡去观察汇率问题,那人民币很可能已经被严重高估。
问题恰恰出现在加工贸易方向,这是我们三年以来一直强调的问题。我们认为,加工贸易根本就不是贸易,而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我们认为,计算贸易平衡,必须剔除加工贸易所带来的刚性顺差。
不是吗?中国厂商组装一部iPhone手机,仅获得了6.5美元收入,但整部iPhone手机的出口额――178.96美元却全记在了中国的出口账上。
2009年,美国苹果公司售出了1130万部iPhone手机。依此计算,中国iPhone手机的出口货值为20.2亿美元,减去中国进口的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零部件1.215亿美元后,仅此一单生意,中国的贸易顺差(亦即美国的贸易逆差)为19亿美元。但是,如果按照真实情况,仅考虑由中国创造的那部分货值,在iPhone手机的贸易问题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仅为7350万美元。考虑到1.215亿美元的进口货值,中国实际贸易是逆差4800万美元。
iPad存在同样的问题。成都富士康负责最终组装,而核心部件都是在其他国家生产,货物从中国最后销往全球市场。中国只得到了组装费――约占货值的5%,但所有货值“连本带利”都计算为中国的出口,这显然严重高估了中国的出口额。
这才是中国真实的贸易状况。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2010年出口额为15779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为7403亿美元,加工贸易占比始终保持在50%左右;另一种统计方式现实,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到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55%。这说明,中国出口货值中有很大的比重不是中国生产的或增值的,但却全部统计为中国的贸易额,从而导致“统计在中国、利润在外国”的偏差。
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表示:传统统计方法并没有反映国际贸易的真实现状,中国目前存在的巨额贸易顺差被某些国家的政客利用,刻意大做文章,已经成为要求中国改革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借口。
现在,世贸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都已联合或分别启动了贸易统计改革方面的研究,欧盟、日本、瑞典等国的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很多国别研究。但是,我坚信这其中充满了较力,充满对于“哪项数据该算在谁头上”的争辩,此时中国必须加强自己的研究,还人民币以公道。
贸易问题、汇率问题从来都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经济利益问题。但是,我们的许多金融学者和官员却在依据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结论,判断中国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甚至主张人民币大幅升值。这好奇怪,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希望看到自己的货币对主要贸易国家大幅升值,但中国却对此无动于衷,而且说“这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如果人民币要依赖不断升值而赢得所谓的“国际化”,那不是在助长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投机性持有?那不是在向国际社会提供攻击人民币的武器?我好不解,我们中国的学者为什么如此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