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上海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上海分站 >> 上海资讯 >> 世博会成不少高中课堂鲜活教材 场馆走一走知识串一串

世博会成不少高中课堂鲜活教材 场馆走一走知识串一串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 2010年05月28日 08:29:00 打印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近一个月了。上海不少高中抓住契机,将世博氛围带入课堂,将世博热点与高中知识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在“遨游”世博中学知识、长见识。

  练一练开放思维

  上师大附中一堂政治课上,汤晓春老师让学生说说“世博会对上海竞争力的影响”。本以为“高深”的题目会难住学生,但学生们各抒己见,争相发表观点。有学生说,世博会一开,旅游“旺”了,拉动了上海的第三产业;有学生觉得,要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主要是服务到位,“在报纸上看到起初园区很多垃圾来不及清扫,后来换上大容量垃圾筒,增加了清扫频率,效果很不错。”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在世博会试运营时去逛了一圈,发现世博会可以给中学生带来许多人文思考。写作文时,学生很容易拿世博“说事”,但“如何说”需要细致深入了解。比如,以少林功夫在世博会河南馆亮相为内容写作文时,要引导学生从少林功夫引申开来,思考中国武术为何会引起国际关注?还可举一反三列举河南洛阳古都文化特点,体现其中的文化底蕴。又比如,各国主题馆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学生可以挑选感兴趣的点上网查阅资料,深入挖掘其内涵。“要对世博会有独特思考,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打开心胸、打开眼界、打开思路。”

  找一找“生活运用”

  不少老师说,世博园就像一个知识殿堂,“需要老师好好动脑筋,用世博美景串联起一个个高中知识点”。

  “世博场馆用到了不少力学知识。”进才中学物理特级教师王肇铬以中国馆为例,中国馆上大下小的外形,横梁架上去,面积和体积一点点扩大,如何保持平衡和稳定?“阳光谷”也是上大下小,空气对流产生的力如何消解?这些现象,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考察,运用力的平衡知识,启发学生思考。

  进才高中化学高级教师王绪岩说,世博会展示的燃料电池汽车等运行时基本是零排放,燃料电池汽车运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是怎样的?学生如要解答,就要运用学到的“电化学”知识,如电极、氧化还原反应等,才能计算排放。

  通一通学科知识

  老师们说,本届世博会上运用的很多技术,需要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用所学知识逛世博,思考起来会很有“嚼劲”。

  比如,中国馆通过上大下小结构、调节日光照射时间来节能,需综合运用地理、数学和物理知识。地理上的“黄道线”表明太阳在空中的轨迹运动,冬天较低,夏天较高;数学角度看,中国馆上大下小,冬天阳光入射角小,日照时间长,夏天入射角大,日照时间短,这些结构又能让学生算一算节能功效。再比如,英国馆是由发光材料建造的,整个馆的碳排放为零,研究这些建筑材料又涉及光学等物理、化学常识。

  高考在即,不少学校围绕世博给学生出考题。大同中学英语高级老师梅卫国将一篇世博会新闻报道译成英文,让学生学习一些关于世博的新鲜英语词组,暑假去当志愿者还能用得上。上师大附中汤晓春老师用世博“小白菜”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体现了哪些政治原理,“这个涉及到价值观的知识点,用身边故事更加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奉献社会的人生观”。

上一篇:智能电网:梦想渐入现实

下一篇:大师赛与世博会票务互惠

热点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