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市场,中国在上海世博园区提前向人们展示了未来城市交通的“无限可能性”。
备受瞩目的世博会两大企业馆——中国航空馆和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不约而同地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地面和天空,描绘了一张立体的未来交通蓝图。
“我们希望带领人们穿越时空,窥见2030年的城市交通,”上海世博园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馆长金麒对记者说。该馆的主题就是“直达2030”。
“设想中,20年后的城市交通是在多层立体的交通体系中,采用无污染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和驾驶体系,实现零排放、零交通事故,远离对石油的依赖,远离交通堵塞,让人与环境融为一体,达成一种新的和谐,”金麒说。
金麒脑海中的未来城市交通将由地铁、多层地面道路及空中运输交织而成,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不同的出行目的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这一想法在中国航空馆得到呼应。馆内展出了一个未来城市飞行交通网模拟沙盘。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未来飞行器模型“穿梭”其间,搭建了一个从海底到陆地、从地面到空中的网络,整座城市成为一个多维的运输空间。
而在航空馆主展区,观众可以乘坐无轨地铁,佩戴3D眼镜,体验一段“搭乘”未来飞行器的神奇之旅。在这段3分多钟的旅程中,观众还能看到先进的未来机场“天港”的运行情况,“体验”未来航空的便捷。
金麒认为,当代城市交通正面临严重挑战。一些数字触目惊心:大型城市人均每月支付的道路拥堵成本高达收入的10%,30%的汽油在堵车中白白浪费;40%的车主每天至少被停车问题困扰一次。
“未来交通应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他说。
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内重点展出了一辆名叫“叶子”的概念车——绿色的小巧车身搭配树叶状的车顶。与“叶子”一同展出的四辆智能概念车则全部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使人从方向盘后面真正解脱出来,而“车联网”技术将会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这片巨型‘叶子’是一部高效的光电转换器,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能量沿着‘叶脉’流入车身,”该车的设计者、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部总监马征鲲对记者说。
“叶子”的四个车轮就是四个风力发电机,可捕捉风能,转化为电能后储存起来,形成辅助电能驱动系统。而其车体采用的材料可吸附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并最终转化为电能,为车内照明,或转化为车内空调制冷剂。
“驾驶‘叶子’不仅不会污染环境,反而能改善环境,实现更是‘负排放’,重新定义了车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就是希望将汽车融入城市生态环境,与自然同呼吸,”马征鲲说。
而专家则希望,未来城市交通在形成多层立体体系和使用低污染交通工具的同时,仍然要推广公共交通体系。
北京交通大学动力工程系主任张欣说:“未来交通在向天空发展的同时,人们应该也能找到高效的石油替代品,但为减少拥堵和污染,未来城市应当建立更加完善和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前来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公共交通国际联会亚太区办事处专案专员杨贺凯则表示,该组织已向包括北京市政府在内的全球300家会员发出了未来公共交通体系建议,倡导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交通应同绿色个性化出行一样扮演重要角色。
她说:“不管是立体交通体系,还是新能源交通工具,公共交通这一节约型的出行方式都将有益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