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两会”明天就要再次举行。“两会”年年开,年年要有新意,今年的“两会”将要给市民带来什么新意呢?
笔者以为,今年上海的“两会”应该在上海的经济发展转型方面要有新意、要有新招、要有新突破——这既是市委前不久举行的全会精神,更是党中央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期待。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在全市干群的努力下,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的亲自部署下、亲自指挥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不仅成为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期盼,也成为了上海昂首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首壮丽的诗。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上海的发展将怎样转型,怎样从一个老工业化城市在实现第一步向服务型城市发展的转变后,再次实现一次高质量的、有创新的转型?这个任务比较艰巨,也比较漫长,我们希望“两会”代表、委员,能够在这一次会议上,有重点、有谋略的建言献技。
笔者以为,今年上海的“两会”还应该在上海的文化发展方面要有新意、要有创举、要有让全市人民、甚至全国人民眼睛一亮、心头一热的举措。“两会”在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党的领导下,怎样通过宪法和法律的程序、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使党的意志变为国家的意志、变为的法律的规定,“两会”应该继续在这方面探索和研究,“两会”应该继续在这方面突破和提升。作为“两会”代表、委员,我们要与有关部门一起思考,为什么上海的发展缺少全国顶级的文艺大家、缺少全社会关注的文艺巨作、缺少像历史曾经出现过的让世界行注目礼的辉煌?虽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有些奢侈、有些不切实际、甚至有些“哗宠取众”,但是,作为地方政治权利和文化权利的最高机构,我们的“两会”如不在这方面做些尝试和推断,我们就很可能愧对选举和推选我们参政议政的选民和组织。
笔者以为,今年上海的“两会”更应该在上海的城市形态发展方面要有新意、要有切入点,要有让世界不要说引起轰动至少也是引起热议的新手笔、大手笔。“两会”的出席人和列席人,都是上海各界精英,都是上海上上下下的智库,上海的城市形态怎么样?我想,在中国可能是领先的,但在世界范围看,就不一定领先。要记住,城市形态不仅是建筑形态(即使是建筑形态,上海有质量的、让人刻骨铭心的“建筑群气场”还是不多),还有文化生态、居住环境样态和城市活动神态——这三个态,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化景观图、就是一个全面的城市化发展圈,就是一个科学的城市化样板图。不知我们的“两会”代表、委员关注了这一点没有?或者说,关注了,但有没有具体可以操作的路径和手段?
希望更多的市民给上海“两会”建言献策,希望更多的代表、委员能有让大家满意的答卷交出,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期待上海“两会”能够开出一个给上海城市发展带来新局面的会议。